诊法衡量标准之一,与脉度、肉度、筋度、俞度并列。脏度具体内容见《灵枢》“本脏”、“胃肠”、“平人绝谷”诸篇。《素问·方盛衰论》:“诊有十度,度人脉度、脏度、肉度、筋度、俞度……”。
脏度
释义

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中医世家、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本站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猜你喜欢
-
脏毒
病名。见《圣济总录》一百四十三卷。 ①指脏中积毒所致的痢疾。《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五:“肠风脏毒,自属滞下门。脏毒,即是脏中积毒。”......
释义拼音Z -
脏毒下血
病证名。因肠胃湿热所致大便下血,多为污浊色暗之血。见《儒门事亲》卷四。又称脏毒便血。《证治要诀·肠风脏毒》:“血清而色鲜者为肠风,浊而暗者为脏毒。”由肠胃湿热郁滞引起,主要症状为大便下血,污浊色暗,胃纳不振,身体疲乏,苔黄腻,脉濡数等。治宜清化湿热,初起...
释义拼音Z -
脏腑
人体器官名。系五脏六腑及奇恒之腑等体内器官之总称。《素问·金匮真言论》:“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灵枢·禁服》:“必审按其本末,察其寒热,以验其脏腑之病。”......
释义拼音Z -
脏腑辨证
诊断学术语。系辨证方法之一。是各种辨证的核心。它以脏腑生理、病理特点为基础,通过四诊八纲,辨别五脏六腑的阴阳、气血、虚实、寒热等变化,为治疗提供依据。......
释义拼音Z -
脏腑惊证
病证名。指以脏腑命名的小儿惊风证。《小儿病源方论》:“肝惊,眼赤粪青;胆惊,面青下白;心惊,面脸红赤;小肠惊,夜啼至晓;脾惊,五心热干呕;胃惊,腹胀不食;肺惊,气喘吃水;大肠惊,喉中痰作声;肾惊,梦中咬牙;三焦(惊),睡中惊哭。”......
释义拼音Z -
《脏腑图说症治要言合璧》
脏腑学说著作。又名《中西医粹》三卷。清·罗定昌撰于1882年。上、中卷为脏腑论说及图解。以脏象学说配合易理阐论脏腑的形象部位和功能。附录王清任《改正脏腑图》及西医解剖图。下卷为十二经病证治法。现存清刻本、石印本及《中国医学全书》本。......
释义拼音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