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拼音Z > 正文

燥瘑疮

释义

证名。指瘑疮皮损干燥,肥厚,有裂口而无糜烂、渗液,病程缓慢者。出《诸病源候论》卷三五。详瘑疮条。

释义

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中医世家、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本站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猜你喜欢

  • ①干焦。《素问·至真要大论》:“大热将至,枯燥燔(艹^热)。” ②自然界六气之一,亦指外界致病因素之一。《素问·五运行大论》:“寒暑燥湿风火,在人合之奈何?”《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夫百病之所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

    释义拼音Z
  • 燥毒

    暴烈的燥气。《素问·五常政大论》:“太阴在泉,燥毒不生。”王冰注:“夫毒者,皆五行标盛暴烈之气所为也。”...

    释义拼音Z
  • 燥化阳明

    运气学说术语。三阴三阳分司六气,其中阳属燥金之气。《素问·至真要大论》:“阳明司天,其化以燥。”...

    释义拼音Z
  • 燥火喘逆

    病证名。《症因脉治·喘症论》:“燥火喘逆之因,万物者,莫燥乎火,故喘症燥火居多。原病式叙喘于热淫条下,盖燥火烁人,则诸逆冲上,诸痿喘呕,诸气膹郁,肺家不宁,喘症作矣。”症见喘咳气逆,痰少难咯,口渴身热,小便赤涩,大便干燥,面赤唇焦,脉多数大或滑数。治宜清...

    释义拼音Z
  • 燥火腹痛

    证名。指燥热袭人,耗伤津液,气机不利所致的腹痛。《症因脉治·腹痛论》:“燥火腹痛之症,满腹刺痛,攻注胁肋,口渴身热,烦躁不寐,小便黄赤,不吐不泻,此燥火腹痛之证也。”治宜清热润燥为主。方用芍药黄连汤、葛根石膏汤等。若兼胁肋刺痛者,宜柴胡清肝饮;目黄溺者,...

    释义拼音Z
  • 燥火痢

    病名。痢疾之一。见吴本立《痢证汇参》卷二。即燥热痢。详见该条。...

    释义拼音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