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拼音Z > 正文

针刺麻醉

释义

①针刺穴位以达到手术麻醉效果的新技术。简称针麻。它是在中国传统的针刺治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研究成果。具有操作简便,避免麻醉药品的副作用,患者能在手术中保持清醒状态,术后疼痛较轻、恢复较早等特点。临床已较广泛地用于一百多种手术,一般认为应用于头、颈、胸部的手术效果较好。并适用于心、肝、肺、肾功能不全,以及体衰和休克患者。临床操作时,根据手术部位、手术病种等,按循经取穴、辨证取穴、局部取穴等方法,选取适当穴位。针刺后可手法运针,也可采用电针和穴位注射的方法刺激穴位。有时也适当使用少量辅助药物,如镇静、镇痛、局部麻醉或可影响中枢神经递质的药物等。针麻目前仍存在镇痛不全,肌肉松弛不够和内脏牵拉反应等问题,尚待进一步提高。

②针灸著作。《针灸麻醉》编写小组编。共八章。本书中较系统地介绍有关针刺麻醉的具体内容,对我国针刺麻醉科研成果进行了初步总结。对于针麻简史、特点、理论、方法、常用穴位、针麻在各种手术中的应用以及几种常用的电针麻醉仪等,都分别作了论述。197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释义

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中医世家、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本站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猜你喜欢

  • 《脏腑证治图说人镜经》

    经脉著作。又名《人镜经附录全书》,简称《人镜经》,八卷。原撰人不详。本书根据十二经及奇经八脉次序,分别联系五脏六腑重点论述脏腑功能、病状及治法。后经明·钱雷补充二卷,名《人镜经附录》。清初张俊英补充二卷,名《人镜经续录》,均广泛征引了《人镜经附录全书》,...

    释义拼音Z
  • 脏腑之风

    病证名。指风邪中伤五脏六腑。《素问·风论》:“风中五脏六腑之俞,亦为脏府之风。”...

    释义拼音Z
  • 脏寒腹胀

    证名。脏气虚寒所致的腹胀。因真阳素虚,脏气不足,又口食冷物,身得寒气,阴寒痞寒所致。证见四肢常冷,小腹胀急,冷硬如冰,小便清利,大便时泻,不思饮食,唇口色白,言语轻微(《症因脉治》卷三)。治宜温阳散寒。肝肾虚寒,腹冷如冰,大便不实或小便不利,治宜温阳补肾...

    释义拼音Z
  • 脏寒泻

    出《证治准绳·幼科》。即脐寒泻。详该条。...

    释义拼音Z
  • 脏会

    经穴名。指内脏精气聚会之所。八会穴之一。《素问·长刺节论》:“治寒热深专者,刺大脏,迫脏刺背,背俞也,刺之迫脏,脏会,腹中寒热去而止。”《难经·四十五难》:“脏会季胁。”季胁指章门穴。因章门为脾之募穴,脾为生化之源,五脏皆取禀于脾,故名脏会。凡五脏疾患,...

    释义拼音Z
  • 脏结

    古病名。 ①状似结胸的一种病症。多因太阳病误下,邪气乘虚入里,与阴寒互结所致。治宜温脏散结。《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脏结。”......

    释义拼音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