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身体畏寒而颤抖。因虚寒或热郁所致。出《素问·至真要大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阳明司天之政……民病咳,嗌塞,寒热发暴,振栗癃闭。”张志聪注:“民病嗌塞、振栗诸证,皆悉燥热之气而为病也。”《伤寒广要》卷三:“振近战也,而轻者为战矣。战为正与邪争,争则为鼓栗而战;振但虚而不至争,故止耸动而振也。下后复发汗振寒者,谓其表里俱虚也。亡血家发汗,则寒栗而振者,谓其血气俱虚也。”参见振颤、战栗条。
振栗
释义

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中医世家、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本站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猜你喜欢
-
《中医外科临证手册》
外科著作。苏州市中医院编。本书分总论、各论二部分。总论论述外科的范围,外症的分类、命名、病因与辨症等。各论分外痈、内痈、疽、疔疮、疖、痔、癣、皮肤病等20类,共介绍150余种的外科疾病的证治。并附医案和治疗方剂等。1965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释义拼音Z -
《中医外科学》
外科著作。上海中医学院主编,本书是1964年中医学院试用教材(即统编二版教材)的重印本改名者。书中用中医的理论比较系统地归纳了中医外科学(包括皮肤科和肛肠科之疾病在内)的基本内容。197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释义拼音Z -
《中医外科诊疗学》
外科著作。张赞臣编。本书试图用中西医对照的方式对中医外科病的诊断和治疗加以归纳整理,内容多采取论述配合表解方式加以阐析。对所论外科病证,均能将古今常用方剂予以介绍,并附作者常用经验方。1956年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
释义拼音Z -
《中医学》
综合性医书。江苏新医学院编。分上、中、下篇。上篇为中医基础,分述阴阳、脏腑经络、病因、诊法、辨证、治法、药物及方剂;中篇为中医临床,介绍内科、儿科、妇科、外科、伤科、五官科等多种疾病;下篇针灸和新医疗法,包括经络腧穴、刺灸、新医疗法、常见疾病治疗、针刺麻...
释义拼音Z -
《中医学概论》
综合性医书。 ①南京中医学院编着。1958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59年修订再版。修订本分上下二编。上编以基础理论为主,分别介绍阴阳五行,人与自然、脏象、经络、病因、证候分类、诊法、治疗原则、药物、方剂、预防等;下编概要列述内、外、妇、儿等临床各科病...
释义拼音Z -
《中医学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著作。北京中医学院主编。本书为中医学院试用教材。着重阐述了中医脏象、经络所体现的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病因、诊断、辨证、防治等基本理论。内容较为系统简要,并附录有关的现代科学知识,供中西医参照学习。1974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释义拼音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