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拼音Y

拼音Y 第61页

  • 《药总诀》

    药学著作。见《通志·艺文略》。一卷(《嘉佑本草》作二卷)。梁·陶弘景撰。刘禹锡谓:“《药总诀》……论夫药品五味寒热之性,主疗疾病及采蓄时月之法,凡二卷。一本题云《药象口诀》,不着撰人名氏,文字并相类。”......

    释义拼音Y
  • 《要药分剂》

    药学著作。十卷。清·沈金鳌撰。刊于1773年。本书为《沈氏尊生书》的组成部分。作者根据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等十剂予以分类,共选药420种,分别对各药的性味、七情、主治、归经及禁忌等方面予以详细论述。书中还记述了前贤的有关论述间附作者按语...

    释义拼音Y
  • 暍[yē]

    即中暑。《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太阳中热者,暍是也。”...

    释义拼音Y
  • 暍暍

    形容热气极盛。《素问·刺疟篇》:“足太阳疟,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熇熇暍暍然。”王冰注:“熇熇,甚热状;暍暍,亦热甚也。”...

    释义拼音Y
  • ①病名。《医说》卷五:“噎病亦有五种:气噎、忧噎、食噎、劳噎、思噎。”《诸病源候论·否噎病诸候》:“阴阳不和则三焦隔绝,三焦隔绝则津液不利,故令气塞不调理也,是以成噎,此由忧恚所致。忧恚则气结,气结则不宣流,使噎。噎者,噎塞不通也。”详噎膈、五噎等条。....

    释义拼音Y
  • 噎膈

    病名。亦作嗝噎。《济生方》卷二:“阴阳平均,气顺痰下,嗝噎之疾,无由作矣。”《内经》中有多种说法。如隔、鬲、膈中、隔塞、鬲咽。《备急千金要方》称作噎塞,又名膈噎、噎、膈、膈气。......

    释义拼音Y
  • 耶律倍(899-936年)

    辽代医生。契丹族。小字图欲,谥号义宗。辽太祖之子。聪明好学,通阴阳,晓音律,精辽、汉文,兼知医药、砭焫之术。其弟僭帝位,被迫潜逃至后唐。唐明宗赐名孝赞华,又名东丹李慕华。家藏书籍万卷。子兀欲,喜工画,颇知书,亦藏多种医书。......

    释义拼音Y
  • 耶律敌鲁

    辽代医生。契丹族。字撒不椀。生活于10-11世纪间。精通医术,善察形色以知病原,治病多效。统和初(983),官至节度使。治病方法奇特,擅长精神疗法。枢密使耶律斜轸妻有沉疴,数医不效。诊视之,谓心有蓄热,非药石所及,当以意疗之,因其聩,遂大击钲鼓,聒之使狂...

    释义拼音Y
  • 耶律庶成(?-约1063年)

    辽代医家。契丹族。字喜隐,小字陈六。精通辽、汉文字,尤工于诗,兼通医药。重熙初年(1032年)补牌印郎君,官至枢密直学士。时契丹尚缺专门医药卫生设置和医籍,医人少知切脉审药,奉辽兴宗之命,译中医书成契丹文,对沟通汉族与契丹族医药知识交流以及促进契丹医药发...

    释义拼音Y
  • 《也是山人医案》

    书名。清·也是山人撰。本书列述多种病案,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病证,用药颇精炼,配伍比较活泼。但记录较简略。甚或有些病案在辨证分析和立法等方面有疏略或不够清楚之处。本书收入《珍本医书集成》中。......

    释义拼音Y
<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