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拼音Y

拼音Y 第58页

  • 药烦

    证名。服药后出现烦闷及头、身发痒等症。见《温疫论》上卷。《伤寒绪论》论烦热:“凡服药后,烦闷不安,头面发际遍身发痒者,谓之药烦。此胃虚不能胜药力也。与热姜汤徐徐呷之。药中宜加生姜以行胃气自安。”见于药物反应、药物过敏。......

    释义拼音Y
  • 药罐法

    拔罐法的一种。见《外科正宗》。亦称药筒法,是拔罐与药物疗法结合在一起使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拔罐的操作,有利于药物的渗入和吸收,以温通经络,祛风除湿,舒筋止痛。适用于风湿痹痛,腰腿痛,急慢扭伤,哮喘,气管炎,早期乳腺炎等症。所用的药液,可根据病情灵活改变...

    释义拼音Y
  • 药后喘

    病名。因有药引起的哮喘。见《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可因药物过敏,或体气素虚,劳倦过度,或病后用攻伐药太过,以致喘促气短。治宜益气扶正为主,用补中益气汤等方。《医学入门·喘》:“因服补药喘者,用三拗汤。”古有服食石药致喘者。《圣济总录》卷一百八十四...

    释义拼音Y
  • 《药鉴》

    药学著作。二卷。明·杜文燮撰。刊于1598年。卷一药性总论,首载寒、热、温、平四赋,较之《药性赋》有所增补,次记用药、制方、禁忌、主病、运气等内容;卷二分别论述173种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和临床应用,其中对于各药的气味、阴阳、升降、分经及配伍应用...

    释义拼音Y
  • 药将

    指治疗白喉常用药的分类。《白喉忌表抉微》将其分为猛将、正将、次将三类。以分别治白喉之轻、重症。详参各条。...

    释义拼音Y
  • 药拈子熏

    药拈子系外科医疗敷料名,多由纱线等浸泡一定药物,或粘有一定药物捻制而成。出《外科启玄》卷三。其熏法为点燃药拈子熏其患部以达治疗目的外治法。熏法之一种,参见熏法条。......

    释义拼音Y
  • 药捻灸

    灸法之一。用棉纸紧裹药末捻成细条,剪成小段,贴于穴位上施灸。如蓬莱火即为药捻灸的一种。参见蓬莱火条。...

    释义拼音Y
  • 《药品化义》

    药学著作。十三卷。明·贾九如撰,李延昰补论。约刊于1644年。卷首诸论系李延昰所补,计有本草论(简史)、君臣佐使论、药有真伪论及药论。卷一为药母及辨药入法;卷二-十三将148种药物分为气、血、肝、心、脾、肺、肾、痰、火、燥、风、湿、寒十三类,对其性味功治...

    释义拼音Y
  • 《药谱》

    药学著作。一卷。唐·侯宁极撰。撰年不详。本书为唐代文人利用药物的某些记载。这些人“尽出新意,考立别名”对数百种药物(现有195种)的名称尽加改换,变成鲜为人知的文字隐语。如将牵牛称为“假君子”,川乌头称为“昌明童子”之类,可供研究古代药物名称和别名的参考...

    释义拼音Y
  • 药气

    中药学名。即药性。中药通常分为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又称四气、四性。出《素问·腹中论》。参四气条。...

    释义拼音Y
<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