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拼音S > 正文

释义

病名。指内脏凸出或因寒袭而致引痛之类的病证。《素问·长刺节论》:“病在少腹,腹痛不得大小便,病名曰疝。得之寒,刺少腹两股间……”《五十二病方》以颓(疒^颓)为题,对疝之治疗颇多论述。又名疝气、膀胱小肠气、贼风入腹、小肠气、膀胱气、奔豚气、蟠肠气、肾系阴肿、颓(疝)、狐叉(疝)、颓(疝)、股痈鼠腹等。历代由于对疝病之概念未能统一,医学家理解认识殊异,因此十分混乱而乏规范。《素问·大奇论》:“肾脉大急沉,肝脉大急沉,皆为疝。心脉搏滑急,为心疝;肺脉沉搏为肺疝;三阳急为瘕,三阴急为疝。”《诸病源候论》卷二十所论:“七疝者,厥疝、癥疝、寒疝、气疝、盘疝、附疝、狼疝,此名七疝也。”又载:“五疝候,一曰石疝、二曰血疝、三曰阴疝、四曰妬疝、五曰气疝,是为五疝也”。其后,《儒门事亲》、《疡医大全》等等,均各有其相同、相类或互异之七疝论等,名目繁多,所指病证也多互异。就该病在历代文献所述,大致可有两大类。即指体腔内脏向外突出,并或有气痛之症状,或腹部剧痛而兼有二便不通之证候。此外,其所描述多指生殖器、睾丸、阴囊等部位之病证,例如男女外生殖器之肿痛、溃脓、尿道口流出败精浊物,阴囊、睾丸之肿胀疼痛等,或兼有腹部之牵引疼痛症状者;或仅以“脉弦紧者疝也”等为诊断依据。若以临床为依据,大致可归纳为:

①腹股沟斜疝:如《儒门事亲》:“狐疝……卧则入小腹,行立则出小腹入囊中”;《疡医大全》:“血疝者,状如黄瓜,在于小腹两傍。”

②指男女外生殖器,包括睾丸、附睾、精索等疾病。如《诸病源候论》:“疝者痛也”。《圣济总录》沿其说,认为:“疝者痛也,邪气聚于阴,致阴器肿大而痛者。”《医学入门》:“疝有睾丸痛者,有连少腹痛者。”《疡医大全》:“寒疝者,筋挛卵缩……结硬如石,阴茎不举,或控睾丸而痛。”

③指阴囊疾病,包括阴囊象皮肿,睾丸鞘膜积水等。《外科正宗》:“又有一种水疝,皮色光亮,无热无红,肿痛,有时内有聚水。”《儒门事亲》:“(疒^颓)疝,其状阴囊肿缒,如升如斗,不痒不痛者是也。”

④指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膀胱炎、前列腺炎等。如《儒门事亲》:“筋疝……或茎中痛,痛极则痒,或挺纵不收,或白物如精,随溲而下。”

⑤指腹腔肿物,或指子宫膀胱疾病。如《诸病源候论》:“腹中脐下有积聚,名曰腑疝”等。

⑥指肠道之功能紊乱所引起的肠痉挛及某些部分性肠梗阻。如《诸病源候论》:“腹中气乍满,心下尽痛,气积如臂,名曰癥疝;”“腹中痛,在脐旁,名曰盘疝;”“小腹与阴相引而痛,大便难,名曰狼疝”等。证治参见各有关条。

释义

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中医世家、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本站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猜你喜欢

  • 伤食

    病证名。因饮食不当损伤脾胃所致的病证。见《丹溪心法·伤食》。一名食伤。治疗伤食须辨虚实。若停滞中焦或胀或痛,为实证,当先去其食,大和中饮主之。若食停上焦,宜用吐法;若食停下焦,痛极兼胀者,须下而去之,宜神佑丸或备急丸。《景岳全书·杂证谟》老人虚人易于伤食...

    释义拼音S
  • 神府

    经外穴名。《千金要方》:“心痛暴绞急绝欲死,灸神府百壮,在鸠尾正心,有忌。”在胸骨剑突之中心处。主治心痛。艾炷灸3-5壮。...

    释义拼音S
  • 食喘

    证名。因饮食不节引起的气喘。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一。又名食积喘逆。证见胸满,胃痛腹痛,恶食饱闷,大便或结或溏,上气喘逆,喘呕嗳气等。治宜消导为主,方用保和丸、资生丸、枳术丸等。寒积宜下者,用煮黄丸;热积用承气汤,消导攻下(《症因脉治》卷二)。......

    释义拼音S
  • 洒腿

    自我推拿方法名。即屈膝提腿。《寿世青编·十二段动功》:“洒腿:足不运则气血不和,行走不能爽快。须将左足立定,右足提起,共七次,左右交换如前。”有益寿健身的功效。......

    释义拼音S
  • 萨守坚

    元代道家。西蜀(今四川)人。初习医,因误用药物伤致人命,遂弃医学道,后教人以气功治病。...

    释义拼音S
  • 塞法

    外治法之一。是将药粉以纱布包裹,扎紧,或将药物制成锭剂填塞耳、鼻或阴道、肛门的一种外治法。如治疗慢性鼻窦炎,用川芎、辛夷、细辛、木通研细末,纱布裹少量塞鼻孔中等。......

    释义拼音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