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拼音S
拼音S 第12页
-
散笑
经外穴名。出《刺疔捷法》。在迎香穴下方,当鼻唇沟之中点处。主治鼻塞,面瘫,疔疮等。沿皮刺0.3-0.5寸。...
释义拼音S -
散叶脉
脉象名。指脉来如风吹叶散,无根之脉。《素问·大奇论》:“脉至如散叶,是肝气予虚也,木叶落而死。”...
释义拼音S -
散翳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也即散翳内障,详见该条。...
释义拼音S -
散翳内障
病名。系指翳从瞳仁内透出,散如鳞点之状的病证。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散翳、破散(内障)。属圆翳内障,详见该条。...
释义拼音S -
散阴颇阳
指阴阳互有消散,互有偏颇。颇,偏也。《素问·方盛衰论》:“脉动无常,散阴颇阳。”...
释义拼音S -
散瘀
用活血化瘀药物以消散瘀肿。参祛瘀消肿、破瘀消症条。...
释义拼音S -
散俞
散在的腧穴,用以出血。《素问·诊要经终论》:“春刺散俞及与分理,血出而止。”王冰注:“散俞,谓间穴。”指闲散之穴。《类经》注:“此散俞者,即诸经之散穴也。”......
释义拼音S -
散针法
在病痛部位选穴针刺。《医学入门》:“散针者,治杂病而散用其穴,因病之所宜而针之,初不拘于流注也。若夫折伤跌扑,损逆走痛,因其病之所在而针之,虽穴亦不顾其得与否也。”......
释义拼音S -
桑柴火烘法
外治法之一。属灸法之一种。见《外科大成》卷一。亦名桑枝灸法。具体用法为:用新桑枝或桑木枝,劈如指粗,约九寸长,一头燃着吹灭,用火向患处烘烤,火尽再换。每次烘三四枝,日烘二三次,以患处知热为度即可。该法适用于痈疽初起局部患处肿痛,坚而不溃,或溃而不腐,新肉...
释义拼音S -
桑木灸
灸法的一种。将桑木条点燃后熏灸患处。《外科正宗》:“治诸疮毒,坚而不溃,溃而不腐,新肉不生,疼痛不止,用新桑木长七寸,劈指大,一头燃着向患上灸之,火尽再换,每次灸木五、六条,肉腐为度。”又《神灸经纶》:“以桑木烧作红炭,漏杓盛之,悬患上,自四围烘至疮口,...
释义拼音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