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字典目录 > 拼音Q > 正文

气虚眩晕

释义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内伤眩晕》。证见面色白,身无热,神识清爽,言语轻微,二便清利,时或虚阳上浮,头面得火,眩晕不止。因劳倦伤脾,清阳下陷所致。治宜益气为主,肺气不足者,人参生脉散合四君子汤;中气不足者,补中益气汤;心气不足者,酸枣仁汤;肾气不足者,都气丸;真阳不足,虚阳上浮者,肾气丸加鹿角胶。亦有因肾不纳气,诸气上逆,气虚而眩晕者。

释义

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中医世家、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本站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其他词条

  • 气虚眩运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头眩》。又作气虚眩晕。详该条。...

    释义拼音Q
  • 气虚月经过多

    病证名。属月经过多证型之一。多因素体虚弱,或久病体虚,或忧思伤脾,中气不足,统摄无权,冲任不固,血随气陷,以致月经过多,或经行时间延长,色淡质稀,面色(白光)白,气短懒言,心悸怔忡,形寒畏冷,小腹空坠,肢软乏力等。治宜补气摄血,健脾固冲。方用补中益气汤、...

    释义拼音Q
  • 气虚则寒

    病因病理学名词。指阳气不足出现阴寒的病机。阳气不足则不能温养脏腑,致使脏腑的活动和代谢功能相应减弱,出现恶寒肢冷、神疲乏力、口淡不渴、面白舌淡、尿清便溏、脉沉迟或细弱等虚寒症状。《素问·调经论》:“阳虚则外寒。”......

    释义拼音Q
  • 气虚中满

    病证名。气虚所致脘腹胀满。见《医林绳墨·膨胀》:“由其忿怒太甚,不能发越,郁结中州,痰涎停住,乃成满也。久而不食,以致气虚,则曰气虚中满。”治宜消补兼施,用消导宽中汤。......

    释义拼音Q
  • 气虚自汗

    病证名。见《红炉点雪》。由气虚卫不固表所致自汗出。症见自汗恶风,汗出常冷,疲乏无力,脉微而缓或虚大。治宜益气固表,用玉屏风散、补中益气汤等方。......

    释义拼音Q
  • 气穴

    ①指腧穴。因穴位与脏腑经络之气相通,故名。《素问·气穴论》:“气穴之处,游针之居。”参见腧穴条。 ②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胞门、子户。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另说在脐下2.5寸,旁开0.5寸(...

    释义拼音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