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字典目录 > 拼音P > 正文

脾泻

释义

病名。即脾泄。又名洞泄(见《医学真传》)。《万病回春·泄泻》:“脾泻者,食后倒饱,泻去即宽,脉细……”吴澄《不居集》谓:“脾泻,腹胀满,泄注,食即呕吐。宜建中汤、理中汤。”参见脾泄、洞泄、泄泻条。

释义

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中医世家、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本站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其他词条

  • 脾疝

    病名。腹壁或腹腔化脓性感染而牵引痛者。《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脾脉……微大为脾疝,气裹大脓血在肠胃之外。”《疡医大全》卷二十四:“脾疝者其浊气自下逆上,连暧不宽,胀满作痛,痛则呕吐清水或苦水痰涎之类。”类似腹腔内包裹性化脓性脓肿。......

    释义拼音P
  • 脾善

    五善之一。口唇滋润,衾帏气香,饮食如常,脓黄肥厚者为脾善。见《外科正宗》。...

    释义拼音P
  • 脾舍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地机。参见该条。...

    释义拼音P
  • 脾肾泄

    病名,泄泻病之一。又名脾肾泻。其症候特点是:每日清晨天将明时,必登厕洞泄一二次。陈修园主张以四神丸加味主之,并谓:“大抵初泻与泻之未甚,宜利水,次补脾。久泻大泻,宜补肾,以胃关煎、八味丸之类为主,兼服补中益气汤以升其下降之气。”(《医药从众录·泄泻》)从...

    释义拼音P
  • 脾肾阳虚

    病证名。多由肾虚衰,不能温养脾阳,导致脾阳亦虚;亦有脾阳久虚,不能运化水谷精气以充养肾,遂致肾阳亦虚者。二者往往又互为因果。症见畏寒肢冷、气短懒言、身体倦怠、大便溏泻或五更泄泻,或肢体浮肿,甚则腹满臌胀,舌淡胖苔白滑,脉虚大或细弱。治宜温补脾肾。......

    释义拼音P
  • 脾肾阳虚泻

    小儿泄泻证型之一。症见久泻不止,大便水样或完谷不化,面色(白光)白,精神萎靡,四肢厥冷等。脾胃久虚,损及肾阳所致。治宜温补脾肾,用附子理中汤与四神丸加减。......

    释义拼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