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字典目录 > 拼音K

拼音K 第11页

  • 口齿科

    古代医学分科之一。唐代,口齿不单独设科,与耳目合并成为耳目口齿科。宋代医学分作九科期间,口齿与咽喉并为一科。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医学曾一度分为十三科,其间,口齿独成一科。元丰改制后又实行九科制,口齿又与咽喉并为一科。元、明及清初口齿科又独成...

    释义拼音K
  • 《口齿类要》

    书名。一卷。明·薛己撰于1520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口齿科专着。书中论述了茧唇、口疮、齿痛、舌症、喉痹、喉间杂症等十二类口齿科疾病,并附若干辨证验案。对口齿各科疾病的认识颇有见地,如其论茧唇病时,强调“若患者忽略,治者不察,妄用清热清毒药,或用药线结去,...

    释义拼音K
  • 《口齿论》

    书名。见《新唐书·艺文志》。一卷。唐·邵英俊撰。已佚。...

    释义拼音K
  • 口臭

    证名。口内呼出秽浊臭气。又名口气、口殠。《诸病源候论·口臭候》:“口臭,由五藏六府不调,气上胸鬲。”《杂病源流犀烛·口齿唇舌病源流》:“虚火郁热,蕴于胸胃之间,则口臭,宜加减甘露饮;或心劳味厚之人,亦口臭,宜加减泻白散;或肺为火烁亦口臭,宜消风散、加减泻...

    释义拼音K
  • 口殠

    病名。见《圣济总录》一百十六卷。“殠,腐气也”(《说文》)。即口臭。详见该条。...

    释义拼音K
  • 口疮

    病名。出《素问·气交变大论》。症见口腔之唇颊等处粘膜出现圆形或椭圆形淡黄色或灰白色之小点,单个或多个不等,周围红晕,表面凹陷,局部灼痛,反复发作,饮食吞咽有碍。口疮有虚火和实火之分。实火者,诸经之热,皆应于心,心火上炎,熏灼于口,则口舌生疮。治宜泻火清心...

    释义拼音K
  • 口唇

    人体部位名。出《灵枢·忧恚无言》。即唇口。唇之色泽具有诊断意义。《疡医大全》卷十四:“唇口焦红者,吉。唇红者,主烦躁渴饮也。唇燥裂者,是脾热。唇口俱肿赤者,是热极。……唇青者主血虚脾寒也……”参见唇条。......

    释义拼音K
  • 口寸法

    针灸取穴比量法之一。系以患者本人两口角间宽度为1寸量取穴位。《肘后备急方》救卒客忤:“以绳横度其人口,以度其脐,去四面各一处,灸各三壮。”......

    释义拼音K
  • 口淡

    证名。口内淡而无味。《世医得效方》卷十七,“虚则口淡”。《医学正传·口病》:“有口淡者,知胃热也。”《景岳全书·杂证谟》认为凡大劳大泻大汗大病之后,皆能令人口淡无味,并非皆为胃火使然。有虚实之别。虚者见于病后胃虚,宜健脾和胃,用六君子汤加味;实者多由胃热...

    释义拼音K
  • 口盖骨

    人体结构名。指腭骨的水平部,构成硬腭的后四分之一。左右共二块。...

    释义拼音K
<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