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字典目录 > 拼音K > 正文

咳逆

释义

证名。咳嗽而气上逆者。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诸病源候论·咳逆候》:“咳逆者,是咳嗽而气逆上也。”“咳病由肺虚感微寒所成,寒搏于气,气不得宣,胃逆聚还肺,肺则胀满,气遂不下,故为咳逆。”证见咳嗽吐痰,或气喘喉中有水鸡声等。《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咳逆上气,时时唾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又:“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肘后备急方》卷三:“治小儿大人咳逆,短气,胸中吸吸,咳出涕唾,嗽出臭脓涕粘,淡竹沥一合,日三五服,大人一升。”参见咳嗽条。

释义

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中医世家、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本站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其他词条

  • 咳论经旨

    咳病专论。四卷。清·凌嘉六辑。撰年不详。本书辑录《内经》、《难经》、《金匮要略》、《伤寒论》等书中有关咳嗽病证的论述及历代诸家注释加以归纳整理,对咳嗽病证进行了系统论述。既有临床实用价值又有文献价值。现有《三三医书》本。......

    释义拼音K
  • 咳逆上气

    病证名。又名咳喘,咳嗽上气,咳而上气。指咳嗽气逆而喘的证候。因外感六淫或痰饮内停者,多属实证;因久病咳嗽或大病耗伤元气者,多属虚证。其病机多与肺、脾、肾三脏相关。如肺气壅滞或虚耗,脾失健运,肾不纳气,均可导致咳逆上气。《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

    释义拼音K
  • 咳逆嗽

    病名。咳而见呛咳、咯痰等气上逆证候者。见《丹溪心法·咳嗽》。治宜化痰清肺,降逆止咳,用蛤粉、青黛、瓜蒌、贝母等。参见咳嗽、咳逆、痰嗽等条。......

    释义拼音K
  • 咳嗽

    病名。因外感六淫,脏腑内伤,影响于肺所致有声有痰之证。见《素问·五脏生成篇》。《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为嗽也。”因外邪犯肺,或脏腑内伤,累及于肺...

    释义拼音K
  • 咳嗽上气

    病证名。《素问·五脏生成》:“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即咳逆上气,详该条。...

    释义拼音K
  • 咳唾脓血

    证名。多由邪火血热凝滞伤肺所致。为肺痈、肺痿病主证之一。《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见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症等。参肺痈条。......

    释义拼音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