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拼音J > 正文

厥逆

释义

证名。

①指手足逆冷。见《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②指气血败乱之证。《景岳全书·杂证谟》:“厥逆之证,危证也。盖厥者,尽也;逆者,乱也。即气血败乱之谓也。”

③指胸腹剧痛,两足暴冷的病证。《灵枢·癫狂》:“厥逆为病也,足暴清,胸若将裂,肠若将以刀切之,烦而不能食,脉大小皆涩。”

④因犯寒邪所致之久头痛,后世名为厥逆头痛(见《兰室秘藏·头痛门》)。《素问·奇病论》:“人有病头痛以数岁不已,此安得之,名为何病?岐伯曰: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病名曰厥逆。”治宜温中散寒,用羌活附子汤、白附子散加减。参见厥证条。

释义

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中医世家、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本站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猜你喜欢

  • 《经络汇编》

    针灸学著作。二册。不分卷。明·翟良撰。刊于1628年。本书联系脏腑的属性、生理特点对十四经脉的循行、属络、经穴部位和主病等予以论述。并附脏腑经脉图及歌诀、手足经起止图、内景图和奇经八脉论等。现有清刻本。......

    释义拼音J
  • 《经络歌诀》

    针灸著作。一卷。清·汪昂撰。刊于1694年。本书系将《灵枢·经脉》十二经循行与主病部分以及奇经八脉的循行与主病编成的七言歌诀,以便初学诵读。本书多与汪昂《汤头歌诀》合刊,现有清刻本等。......

    释义拼音J
  • 经络感传现象

    沿经络循行路线出现的一些特殊感觉传导,或循经出现的各种皮肤反应。又称经络现象、经络敏感现象或针灸感应现象。这种现象在某些人身上可因针刺、艾灸、通电、按压等刺激穴位或在气功练功的过程中产生。经络感传的性质,因刺激原和个体之不同而有所不同。如针刺多感酸、胀、...

    释义拼音J
  • 经络

    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两部分,其中纵行的干线称为经脉,由经脉分出网络全身各个部位的分支称为络脉。《灵枢·经脉》:“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外踝之上,无所隐故也。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经络的主要内容有:十...

    释义拼音J
  • 经乱不孕

    病证名。不孕症型之一。《叶氏女科证治》:“妇人经水不调,气血乖和,不能受孕。”治宜以调经为大法。参见月经不调条。...

    释义拼音J
  • 经乱

    病名。见《景岳全书·妇人规》。即经行先后无定期。详该条。...

    释义拼音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