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拼音J > 正文

释义

病证名。指腹中有聚散无常之块状物。《难经·五十五难》:“聚者,阳气也。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无常处,谓之聚。”《景岳全书·杂证谟》:“聚者聚散之谓,作止不常也。……其病多在气分,气无形而动也。”在临床上,聚指积块聚散无常,发无定处,时隐时现,攻窜作胀,痛则出现积块,痛止自散为特征。明·陈绍隆则将“肠腹攻冲,疝痃瘕热,胸腹胀满,切痛雷鸣等症”均列为聚一类的病证(见《医灯续焰·积聚脉证》)。聚证以气郁为主要病机,多由于情志抑郁,肝气失调,气机不畅所致。治以行气消聚法,用散聚汤、大七气汤、化积丸及木香顺气汤加减。参见六聚、积聚等条。

释义

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中医世家、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本站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猜你喜欢

  • 《经络汇编》

    针灸学著作。二册。不分卷。明·翟良撰。刊于1628年。本书联系脏腑的属性、生理特点对十四经脉的循行、属络、经穴部位和主病等予以论述。并附脏腑经脉图及歌诀、手足经起止图、内景图和奇经八脉论等。现有清刻本。......

    释义拼音J
  • 《经络歌诀》

    针灸著作。一卷。清·汪昂撰。刊于1694年。本书系将《灵枢·经脉》十二经循行与主病部分以及奇经八脉的循行与主病编成的七言歌诀,以便初学诵读。本书多与汪昂《汤头歌诀》合刊,现有清刻本等。......

    释义拼音J
  • 经络感传现象

    沿经络循行路线出现的一些特殊感觉传导,或循经出现的各种皮肤反应。又称经络现象、经络敏感现象或针灸感应现象。这种现象在某些人身上可因针刺、艾灸、通电、按压等刺激穴位或在气功练功的过程中产生。经络感传的性质,因刺激原和个体之不同而有所不同。如针刺多感酸、胀、...

    释义拼音J
  • 经络

    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两部分,其中纵行的干线称为经脉,由经脉分出网络全身各个部位的分支称为络脉。《灵枢·经脉》:“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外踝之上,无所隐故也。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经络的主要内容有:十...

    释义拼音J
  • 经乱不孕

    病证名。不孕症型之一。《叶氏女科证治》:“妇人经水不调,气血乖和,不能受孕。”治宜以调经为大法。参见月经不调条。...

    释义拼音J
  • 经乱

    病名。见《景岳全书·妇人规》。即经行先后无定期。详该条。...

    释义拼音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