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 第53页
-
经络之海
指冲脉和任脉。《灵枢·五音五味》:“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参见冲脉条、任脉条。...
释义拼音J -
《经络学说的理论及其运用》
针灸经络著作。上海市中医学会编。编者在其举办的经络学说专题讲座的讲稿基础上,经过集体讨论、整理加工,编成这一部经络学专书。共三篇。上篇为经络学说总论,又分基本概念和经络功能和作用二章;中篇列述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经别、经筋、络脉和皮部;下篇为经络学说在临...
释义拼音J -
经络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门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组成、循行分布及其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指导临床实践的中医学理论。其形成与发展,与针灸、推拿疗法的应用有着密切关系,故经络学说也是针灸及推拿的理论核心。中医临床治病明辨病变的脏腑经络,把握疾病的传变,以...
释义拼音J -
经络现象
沿经络循行路线出现的一些特殊感觉传导或循经出现各种皮肤反映。参见经络感传现象条。...
释义拼音J -
经络伤
病名。指外伤引起经络气血损伤的病证。见《圣济总录·伤折门》卷一百四十四。该病多因跌打、碰撞损伤伤及经络所致。伤后轻者多因肿胀使脉道不畅,气机不顺,血流受阻,局部可见轻度肿胀、青紫、疼痛;重者肿胀明显,局部青紫溃破,脉道破裂,血离经脉,或瘀留体内,气机受阻...
释义拼音J -
《经络全书》
针灸学著作。四册,分为前后两编。前编系明·沈子禄撰于1566年;后编为明·徐师鲁撰于1576年。其后又经清·尤乘重辑,刊于1689年。前编名“分野”,记述全身体表部位的名称共88条,详考《内经》等书,论述其经络之循行交会;后编名“枢要”,又分原病、阴阳、...
释义拼音J -
经络敏感现象
沿经络循行路线出现的一些特殊感觉传导或循经出现的各种皮肤反应。参见经络感传现象条。...
释义拼音J -
经络经穴测定仪
针灸仪器名。通过测定皮肤电阻观察脏腑经络功能变化和穴位位置的仪器。种类很多,但主要组成部分均由电源、电流针(微安表)、控制电量的可变电阻和接触人体的两个电极等组成。测定脏腑经络功能时,主要是通过原穴、井穴或背俞穴进行。探测穴位位置则以皮肤电阻大小为标志,...
释义拼音J -
经络经穴玻璃人
针灸教具。外形为一直立位的健康男性模型。1959年首次由上海医学模型厂与上海中医学院等单位协作设计制造。透过有机玻璃外壳,能看到里面的内脏和骨骼,并布有十四经脉和361个穴位,还配有录音设备。开启时,各经脉及主要穴位随流注顺序以发光演示,并伴有录音讲解。...
释义拼音J -
经来泄泻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即经行泄泻。详该条。...
释义拼音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