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 第20页
-
酒悖
病状名。指饮酒之后的一种胆大妄为的反常状态。《灵枢·论勇》:“怯士之得酒,怒不避勇士者……名曰酒悖也。”...
释义拼音J -
韭汁法
古代下胎毒法之一。见《本草纲目》。小儿初生时以韭根捣汁煮开灌之。...
释义拼音J -
灸痔法
医疗技术名。痔治疗法之一。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五十二病方》:“痔者……而燔其艾、蕈,……即令痔者踞(有^皿)。”该书多处论及痔之重灸治疗及熨疗,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外台秘要》卷二十六引《崔氏灸痔法》二则,均因其方法繁而效难确立,后世多已不用。......
释义拼音J -
灸罩
灸法用具。见《外科图说》。为圆锥形罩子,上有一孔,罩于施灸的艾炷上。...
释义拼音J -
灸盏
灸具名。形如杯盏故名。《灸法秘传》:“四周银片稍厚,底宜薄,须穿数孔,下用四足,计高一分许。将盏足钉在姜片上,姜上亦穿数孔,与盏孔相当,俾药气可以透入经络脏腑也。”近代所用的艾斗即由此发展而来。......
释义拼音J -
灸血病
经外穴名。《千金要方》:“大便下血,灸第二十椎,随年壮。”近代《中国针灸学》列作经外穴,名灸血病。在第三骶骨嵴之高点处。主治吐血,衄血,便血,妇人血崩等。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15分钟。......
释义拼音J -
灸哮
经外穴名。《针灸聚英·杂病歌》:“哮……又法背上有一穴,量穴须用线一条。环颈垂下至鸠尾,尖上截断牵脊背,线头尽处是穴端,灸至七壮真为贵。”《中国针灸学》列作经外穴,名灸哮。在背部,以绳环颈下垂至胸骨剑突尖,环转向背,绳之中点平喉结,绳端着脊骨中处是穴。主...
释义拼音J -
灸师
专门施行灸法的医师。《昌黎先生集》卷七谴疟鬼:“灸师施艾炷,酷若猎火围。”...
释义拼音J -
灸焫
灸法。《素问·异法方宜论》:“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王冰注:“火艾烧灼,谓之灸焫。”见灸法条。...
释义拼音J -
灸疱
灸法术语。出《针灸甲乙经》。指以艾炷直接灸灼穴位,致使灸处皮肤引起脓疱。又称灸疮。《针灸资生经》卷三引《明堂灸经》:“凡着艾得疱发,所患即瘥;不得疱发,其疾不愈。”说明灸疱是化脓灸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一般灸疱经3-5周后结痂愈合,在此期间应注意保持疮面清洁...
释义拼音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