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字典目录 > 拼音G > 正文

鼓颔

释义

上下牙不自主碰击、颐颊颤动。《灵枢·寒热病》:“振寒洒洒,鼓颔,不得汗出,腹胀烦悗,取手太阴。”《素问·疟论》:“疟之始发也,先起毫毛,伸欠仍作,寒栗鼓颔。”

释义

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中医世家、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本站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其他词条

  • 鼓舌

    病证名。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指小儿舌上生疮肿大,其形肿大如吹泡。因邪热风毒上壅所致。治疏风清热解毒,用导赤散加银花、连翘等。外用锡类散吹患处。......

    释义拼音G
  • 鼓花头

    五不女之一。《广嗣经要·择配篇》:“鼓花头绷急似无孔。”即鼓。详该条。...

    释义拼音G
  • 鼓槌风

    病名。 ①痈疽引致肢体形似鼓槌者。见《疡科心得集》卷上。即腕痈,详见该条。 ②指肢节酸痛,肿胀,形若鼓槌者,称鼓槌风。见《解围元薮》卷一。......

    释义拼音G
  • ①五不女之一。又名鼓花头、鼓花。指处女膜闭锁,且坚硬如鼓皮,以致不能行房事,经血亦难以排出,蓄积于内而成症块。可采用手术治疗。参见五不女条。......

    释义拼音G
  • 蛊疰痢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即蛊注痢,详该条。...

    释义拼音G
  • 蛊注痢

    病名。 ①下痢脓血相杂,瘀黑有片者。又称蛊疰痢、蛊注毒痢、虫疰痢、蛊痢。《诸病源候论·蛊注痢候》:“此由岁时寒暑不调,则有湿毒之气伤人。随经脉血气,渐至于脏腑。大肠虚者,毒气乘之,毒气挟热与血相搏,则成血痢也。毒气侵蚀于脏府,如病蛊注之家,痢血杂脓,瘀黑...

    释义拼音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