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痈疽之腐骨,或死骨从疮口出者,出《肘后救卒方》卷五。又名多骨疽、朽骨疽。《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三:“附骨疽者,由当风入骨解,风与热相搏,复遇冷湿,或秋夏露卧,为冷所折,风热伏结壅遏,附骨成疽。喜着大节解间,丈夫及产妇女人,喜着鼠xx髂头xx膝间,婴孩嫩儿,亦着髆肘背脊也。”《外科精义》卷上:“夫附骨疽者,以其毒气深沉。附着于骨也。”该病可发于全身所有骨骼,初起多有寒热往来,证见局部漫肿,不见疮头,皮色尚可正常,继之则觉筋骨处疼痛如锥刺,甚则可见患部骨节之功能障碍,日久肉腐成脓,若破溃则脓出,多稀薄淋漓不尽,色灰白气味腥秽,不易收口。多形成窦道,或见死骨从疮口脱出。相当于骨关节结核,或慢性骨髓炎。治宜慎因辨证以施治。若寒热往来,则宜清热化湿,行瘀通络之剂,内服可选仙方活命饮加减,或合醒消丸;如脓将成或已成者,宜清热化湿,托毒和营之品,内服可选黄连解毒汤加味;若患者证见气血双虚之象,应予补血益气之法,方选八珍汤,或十全大补丸;若脓成者,则宜切开引流;若见疮内有死骨形成游离者,应即用手术钳去朽骨;若窦道形成,治宜手术扩创,剔除窦之硬壁,以药捻引流;若疮口红润,脓水将尽,则改敷生肌散以收口。
附骨疽
释义
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中医世家、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本站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其他词条
-
妇人水分
病名。《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三卷“妇人水分篇”:“水分者,以水气上下溢于皮肤,分散四末,发为胕肿。盖肾者胃之关,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此病与血分治有先后耳。”简名水分。指先有肢体浮肿而后病经闭者。多因脾虚不能运化水湿,以致溢于肌肤,分散经血,故先出...
释义拼音F -
妇人三十六疾
三十六种妇女疾患之合称。出《千金要方》卷4。即带下三十六疾。详该条。...
释义拼音F -
妇人淋带
病名。指妇人患尿路感染兼有带下症。见于《景岳全书·妇人规》。多因房事失于节制,心火妄动,久则伤肾及脾,脾失健运,湿热渗注下焦,症见小便刺痛不爽,尿黄,小腹胀痛,腰痛,并带下量多、质稠或色黄。治宜清热利湿为主,方用八正散之类。......
释义拼音F -
《妇人良方》
妇科著作。又名《妇人良方大全》、《妇人大全良方》、《妇人良方集要》。二十四卷。宋·陈自明撰于1237年。本书整理编辑了宋以前有关妇产科的著作。分为调经、众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产难及产后等8门(薛己本多候胎门)。每门分若干病证,加以论述。反映出作者...
释义拼音F -
妇人科
古代医学分科名。自北宋以来,妇科包括在产科之中。明代医学分为十三科,妇人科为其中之一。自此产科包括在妇科之中。清代沿袭明代设科经验,仍将产科包括在妇人科之中。相当于现在的妇产科。参见十三科条。......
释义拼音F -
妇人鸡爪风
病名。《古今医鉴》卷十二:“妇人鸡爪风,因月家得此,不时举发,手足挛束如鸡爪状,疼痛难伸。于左右膝眼两旁各有一小窝共四穴,俗谓之鬼眼,各灸三壮即愈。”多因产时或产后失血过多,血不养筋,复感受风寒之邪所致。症见手足痉挛如鸡爪状,头痛无汗等,宜养血祛风,调和...
释义拼音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