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器官名。为五官之一。听觉和位觉(平衡感觉)的器官。耳的功能靠精、髓、气、血的充养,尤其与肾关系密切。肾气充足,则听觉灵敏。耳的疾患多与肾有关,也和心、肝、脾等脏有关。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等经脉均循行于耳。通过经络联系,全身脏器及肢体的生理、病理状态均可在耳部反映出来,故耳廓有与全身脏器及肢体相对应的反应点,即耳穴。通过耳穴可以诊治多种疾病,亦可进行针麻。《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五络……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灵枢·脉度》:“肾气通于耳,耳和则耳能闻五音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在脏为肾,在窍为耳。”《素问·脏气法时论》:“肝病者……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灵枢·海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灵枢·口问》:“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耳
释义
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中医世家、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本站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其他词条
-
耳背高突
推拿穴位名。又名耳后高骨。在耳后颞骨乳突后缘微下处凹陷中。用揉按法,可治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外感头痛等症。《厘正按摩要术·立法》:“用两手中指、无名指,揉运耳后高骨,二十四下毕,再掐三下,治风热。”......
释义拼音E -
耳瘑[guō]疣目
证名。见《本草纲目》卷四十八鸡胆。是指耳部的疣子而言。...
释义拼音E -
儿枕痛
病证名。出《古今医鉴》卷十二。又名儿枕、儿枕不安、块痛、产枕痛、血枕痛、血块痛、血母块、产后儿枕腹痛、产后腹中块痛等。多因产后恶露未尽,或风寒乘虚侵袭胞脉,瘀血内停所致。恶露未尽者,症见小腹硬痛拒按,或可摸到硬块,兼见恶露不下或不畅,治宜活血去瘀,方用《...
释义拼音E -
儿枕块
病证名。为儿枕痛之别名。《女科撮要》:“产后小腹作痛,俗名儿枕块。”详儿枕痛条。...
释义拼音E -
儿枕不安
症证名。为儿枕痛之别名。指产后血瘀型腹痛。《郑氏女科家传秘方》指出:“恶露不行,脐腹作痛,俗名儿枕不安。”详儿枕痛条。...
释义拼音E -
儿枕
①指妊娠晚期,胞中余血成块有如儿枕,故名。《经效产宝·续编》:“十月足日,食有余,遂有成块,呼为儿枕。”又曰“胎侧则成形块者,呼为儿枕。”儿枕每成为难产之成因,故《经效产宝》指出:“欲生时块破,遂血裹其子,故难产。”......
释义拼音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