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字典目录 > 拼音E > 正文

耳胀痛

释义

证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一。多由肝胆两经热郁化火所致。《证治准绳》:“脑里虚疡,耳中疼痛,不可当也。”治宜清肝胆湿热。用龙胆泻肝汤加羚羊角(磨水冲服)。《疡医大全》卷十三:“耳内忽作大痛,如有虫在内奔走,殊痛,或出血、或出水、或干痛,不可忍者,蛇退火烧存性,研末,鹅管吹入立止。……耳痛不可忍者,磨刀铁浆滴入耳中即愈。”窦汉卿曰:“耳胀痛用虎耳草汁滴入耳内,痛即止。”

释义

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中医世家、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本站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其他词条

  • 耳痔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三。本病多由肝、肾、胃三经湿火结聚而成。生耳孔内,黄豆粒大小,或形如鼠乳,红肿微痛。《外科证治准绳》:“耳痔,则不作脓,亦不作寒热,外无壅肿,但耳塞不通,缠绵不已,令人耳聋。”《外科理例》:“治以栀子清肝汤,外以白降丹或线蘸药插...

    释义拼音E
  • 耳针麻醉

    针刺麻醉之一。是在耳针疗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针刺麻醉方法。亦即以针刺耳穴以达到麻醉、施行手术的目的。以颅脑、五官、颈、胸部手术效果较佳。通常按心藏神,肺主皮毛的藏象学说选取耳部神门穴、肺穴为各种手术的基本穴;按手术部位选取耳部相应刺激点,如胃切除选胃穴、脾...

    释义拼音E
  • 耳针疗法

    针刺疗法之一。指针刺耳廓特定穴位治疗疾病的方法。《灵枢·口问》“耳为宗脉之所聚”,指出了耳与全身经脉、脏腑的密切联系。利用针灸刺激耳廓治疗疾病,在历代医学文献中均有散在记载,民间亦有流传,但未形成系统。50年代以来,通过吸收国外研究成果,临床应用有了突出...

    释义拼音E
  • 耳痈

    病名。 ①指耳部脓肿而言,多由肝胃毒火上炎所致。痈生于耳,发于耳门者名耳门痈;发于耳根者名耳根痈。《外科证治准绳》:“耳痈,寒热间作,内外红肿,疼痛日增。”《锦囊》:“火壅上焦,或作大痛,或脓流于外,或脓塞胀痛,有因纵怒纵酒,湿热相乘,耳肿作痛者,所主宜...

    释义拼音E
  • 耳痒

    病证名。系指耳中作痒,甚则奇痒难忍的病证。见《医贯》。本病多由肝风内动、肾虚火炎所致。类似今之外耳道真菌病或外耳湿疹等病。治宜清肝益肾,祛风止痒。方用救痒丹加减或以胡桃油煨热滴耳中。《疡医大全》卷十三:“有耳中作痒以木刺之,尚不足以安其痒,必以铁刀刺其底...

    释义拼音E
  • 耳蕈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一。 ①由肝肾胃三经之火毒凝聚而成。症见耳孔内赘生物,头大蒂小,形似蘑菇。《证治准绳·外科》:“耳蕈、耳痔,则不作脓,亦不作寒热,外无壅肿,但耳塞不通,缠绵不已,令人耳聋。”治宜清热泻火,解毒止痛。内服栀子清肝汤加减。外用硇砂散...

    释义拼音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