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字典目录 > 拼音E > 正文

额汗

释义

证名。指头额部汗出较多。《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称之为“额上汗出”。一证有虚实之别,实证者湿热居多,虚证者多为亡阳虚脱之候。《类证治裁·汗症》:“胃热上蒸,额汗发黄,小水不利者,五苓散加茵陈,甚则茵陈蒿汤利之。”“额汗如雨,喘促肢冷,皆阳脱不治。”《杂病源流犀烛》卷七:“温邪搏阳,亦汗出头额,宜参用胜湿汤。”参见头汗条。

释义

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中医世家、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本站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其他词条

  • 耳后疽

    病名。系指生于耳后褶缝间之疽。 ①见《外科大成》卷三。又名参发颐。因三焦经感受风邪与胆经火邪上炎相合,聚而成毒,致成痈疽。病患位于耳后褶折处,小如杏,大如桃。顺证见局部红肿热痛,可有疽头,边界清晰,易化脓,易破溃,脓稠而黄;逆证见局部肿陷、紫黑、坚硬,不...

    释义拼音E
  • 耳后发

    病名。 ①出《仙传外科秘方》卷九。即锐毒。因思虑过度、气郁化火而成。病患在两耳后胆经径路上,在右为锐毒。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夭疽居左锐毒右,经属胆腑生耳后,谋虑太过郁火成,此处肉薄当急救。”......

    释义拼音E
  • 耳后毒

    病名。出《外科证治准绳》卷三。即锐毒。见该条。...

    释义拼音E
  • 耳后疮

    病名。《鲍氏验方新编》卷一。即锐毒。见该条。...

    释义拼音E
  • 耳郭

    解剖部位。《素问·气府论》:“手太阳脉气所发者,……耳郭上各一”。包括耳轮、对耳轮、耳垂在内的外耳部。...

    释义拼音E
  • 耳骨

    解剖名称。鼓室内之小骨。与耳膜相连,传递声音。为槌骨、砧骨、镫骨之总称。...

    释义拼音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