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 第38页
-
出针法
将针从穴位内退出的方法,又称起针、拔针、排针、发针。一般是一手拿干棉球按住针孔旁的皮肤,一手略为转动一下针体后轻轻退出。对于刺入较深的针,可分段退出,不要过快地用力猛抽,以免引起出血和疼痛。《流注指微论》:“出针贵缓,急则多伤。”《刺灸心法要诀》:“如欲...
释义拼音C -
出针
将针从刺入的穴位内拔出。出《灵枢·厥病》。又称引针、去针、发针、拔针、退针,俗称起针。《流注指微赋》中指出:“出针贵缓,急则多伤。”目前一般是一手持消毒干棉球于针旁皮肤上,另一手轻转针体,轻轻退出。对于刺入较深的针,可分段退出,避免快速猛抽,以免引起出血...
释义拼音C -
出形紫黑
病证名。出《幼科全书》。痘疹见形的重证。痘疮已出见形之初,应视其痘的根窝,以辨别其轻重。如形充肥、色红活者,为气血和畅,毒气发越的吉兆。若见形扁而塌,色枯而黑者,此为内外毒气壅遏,营气不能流畅所致。常伴有喘急,躁烦,大便秘结等。治宜解毒活血,用《证治准绳...
释义拼音C -
出黄如糜
证名。泻下粪便色黄如糜糊状。为热迫肠道所致。《灵枢·师传》:“肠中热则出黄如糜。”参见热泻条。...
释义拼音C -
出白
证名。《素问·玉机真脏论》:“脾传之肾,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热而痛,出白。一名白蛊。”王冰将“出白”解作“溲出白液”,亦有谓与“白淫”义同。参见便浊、白淫条。......
释义拼音C -
臭息
肾疳五证之一。指牙疳患者口气臭秽。出《小儿药证直诀》。详牙疳条。...
释义拼音C -
臭田螺
病名。《外科正宗》卷四:“此患多生足趾脚丫,随起白斑作烂,先痒后痛,破流臭水,形如螺靥。”即指脚气疮。治疗详见该条。...
释义拼音C -
臭毒头痛
病名。臭,通嗅。因嗅吸污毒气体引起的头痛。见《证治准绳·杂病》。《杂病源流犀烛·头痛》:“有臭毒头痛,必烦闷恶心,宜炒香附一味煎。”亦有兼腹部疼痛者,亦辨别毒气性质进行救治。参见头痛条。......
释义拼音C -
臭
①泛指各种气味。《素问·金匮真言论》:“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其臭臊。”《素问·腹中论》:“病至则先闻腥臊臭。”②用鼻子闻气味。《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之臭。”......
释义拼音C -
丑未主土
运气术语。以十二支分主六气,则丑未主湿土之气。《素问·五运行大论》:“丑未之上,太阴主之。”所指即为太阴湿土。...
释义拼音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