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字典目录 > 拼音C > 正文

唇菌

释义

病名。即茧唇。指口唇肿起,翻突如菌状,伴疼痛,破溃出血不止。出鲍氏《验方新编》卷一。多由心脾热毒所致。似今之唇癌。详参茧唇条。

释义

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中医世家、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本站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其他词条

  • 焠针

    火针。《素问·调经论》:“病在骨,焠针药熨。”王冰注:“焠针,火针也。”...

    释义拼音C
  • 焠胎寒

    焠法之一。用灯火治疗新生儿胎寒证的方法。《厘正按摩要术》:“小儿生一二日内,面青唇白,不乳不啼,肢冷拳缩或腹痛啼哭不已,皆胎寒也。用灯火于囟门、眉心、脐心各一燋,脐旁四围六燋,左右足跟两旁各一燋,共十五燋,声音不出者,肺俞二燋,左右少商穴各一燋。”......

    释义拼音C
  • 焠脐风

    焠法之一。用灯火治疗脐风的方法。出《厘正按摩要术》。脐风初发,即用灯火于囟门、眉心、人中、承浆、两手大指少商等处,各一燋,脐旁四周六燋,脐带未落,于带口一燋,如既落,则于落处一燋,共十三燋。熄风镇痉。现已不用。......

    释义拼音C
  • 焠法

    又名灯火疗法。《厘正按摩要术》:“取灯芯,截三四寸长,微蘸麻油,烘干燃着,右手平持灯芯,以尾下垂,按穴焠之。一近皮肤即提起,煏煿有声,须手法灵捷,勿致灼伤肌肉。”常见有焠胎寒、焠脐风等。详各条。......

    释义拼音C
  • 焠刺

    刺法名。九刺之一。《灵枢·官针》:“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焠字原意是火入水,焠刺即指烧针后刺。燔针似后来所称的温针,焠针即火针。多用治风寒湿痹。参见燔针、火针条。......

    释义拼音C
  • 焠(火矣)热食

    用火灼xx过的食物,指煎煿之属。《素问·脏气法时论》:“病在肾,愈在春;春不愈,甚于长夏;长夏不死,持于秋;起于冬,禁犯焠(火矣)热食温炙衣。”......

    释义拼音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