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释义 第84页

释义

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中医世家、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本站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TA的作品

  • ①意志,意愿。《素问·宣明五气》:“肾藏志。”王冰注:“肾藏志,专意而不移者也。”《灵枢·本神》:“意之所存谓之志。”②情志。泛指五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东方生风……在志为怒”,“南方生热,在志为喜”,“中央生湿……在志为思”,“西方生燥,在志...

    释义拼音Z
  • 志伤

    病证名。精神情志伤损的疾患。多由盛怒、恐惧等所致。证见喜忘前后,恍惚不乐,腰脊不可腑仰屈伸,毛悴色夭等。《素问·本神》:“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夭。”《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大恐惧不节伤志,志伤,恍惚不乐。”...

    释义拼音Z
  • 志室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精宫。属足太阳膀胱经。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及第一腰神经外侧支,第二腰动、静脉后支。主治腰脊强痛,遗精,阳萎,小便不利,阴中肿痛,头昏目眩,耳鸣耳聋,月经不调,以及肾炎,肾盂肾炎,前...

    释义拼音Z
  • 志意

    生理学名词。指精神意识活动中有关控制和适应的能力。《灵枢·本脏》:“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释义拼音Z
  • 制化

    五行学说术语。指制约和化生。五行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化生,制中有化,化中有制,维持相对平衡。《素问·六微旨大论》:“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张景岳注:“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必须生中有制,制中有生,才能运行不息...

    释义拼音Z
  • 制绒

    中药学术语。系中药炮制法之一。将药材的纤维捣碾成绒状。如将艾叶制成艾绒,用于灸法,易于点燃。...

    释义拼音Z
  • 制霜

    中药炮制法之一。将某些药材炮制加工成粉末。有以下几种:①种子类药材去油后的粉末,如巴豆霜、杏仁霜、千金子霜等。②动物药去胶后的骨质粉末,如鹿角霜。......

    释义拼音Z
  • ①治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治者治皮毛……”②治理,管理。《素问·太阴阳明论》:“脾者土也,治中央。”③安定,正常。《素问·脉要精微论》:“长则气治。”......

    释义拼音Z
  • 《治百病方》

    医方著作。系新出土汉代竹、木简牍医书。不着撰人。1972年于甘肃武威县旱滩坡东汉墓中出土,现存92枚手写医简,所以又称武威汉代医简。其中可辨识的药方约36首,药名百余种。此外还有针灸疗法等内容。这是历代文献所未收载的一部早期医学文献。内容可见于1976年...

    释义拼音Z
  • 治保

    治疗学术语。指药物治病祛邪与保真扶正的作用。《素问·至真要大论》:“气味有薄厚,性用有躁静,治保有多少,力化有浅深。”...

    释义拼音Z
<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