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义

TA的作品
-
攒牙疳
病名。出《喉科杓指》卷三。又名攒齿疳。也即钻牙疳。详见该条。...
释义拼音Z -
攒竹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眉头、眉本、员在、始光、夜光、明光、光明、员柱。属足太阳膀胱经。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布有额神经内侧支和额动、静脉。主治头痛,目眩,目翳,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近视,眼睑瞤动,眉棱骨痛,及急、慢性结膜炎,面神经麻痹等...
释义拼音Z -
赞刺
刺法名。十二刺之一。是连续分散浅刺出血的刺法。用以治疗痛肿。《灵枢·官针》:“赞刺者,直入直出,数发针而浅之,出血,是谓治痛肿也。”目前临床上多用三棱针散刺出血。......
释义拼音Z -
臧达德
清代医家。山东诸城县人。生平欠详。尝着有《履霜集》三卷,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行于世。...
释义拼音Z -
脏
古通作“藏”。①内脏。泛指体内器官。《素问·异法方宜论》:“脏寒生满病。”《灵枢·病传》:“淫邪泮衍,血脉传溜,大气入脏。”《素问·六节脏象论》:“凡此十一脏,取决于胆也。”《素问·五脏别论》:“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脏,或以肠胃为脏。”......
释义拼音Z -
脏病取原
针灸取穴法之一。指五脏有病取其原穴进行治疗的方法。《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脏病,当取之十二原。”如肾脏疾患取足少阴肾经的太溪;肝脏疾患取足厥阴肝经的太冲等。......
释义拼音Z -
脏毒
病名。见《圣济总录》一百四十三卷。①指脏中积毒所致的痢疾。《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五:“肠风脏毒,自属滞下门。脏毒,即是脏中积毒。”......
释义拼音Z -
脏毒下血
病证名。因肠胃湿热所致大便下血,多为污浊色暗之血。见《儒门事亲》卷四。又称脏毒便血。《证治要诀·肠风脏毒》:“血清而色鲜者为肠风,浊而暗者为脏毒。”由肠胃湿热郁滞引起,主要症状为大便下血,污浊色暗,胃纳不振,身体疲乏,苔黄腻,脉濡数等。治宜清化湿热,初起...
释义拼音Z -
脏度
诊法衡量标准之一,与脉度、肉度、筋度、俞度并列。脏度具体内容见《灵枢》“本脏”、“胃肠”、“平人绝谷”诸篇。《素问·方盛衰论》:“诊有十度,度人脉度、脏度、肉度、筋度、俞度……”。......
释义拼音Z -
脏腑
人体器官名。系五脏六腑及奇恒之腑等体内器官之总称。《素问·金匮真言论》:“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灵枢·禁服》:“必审按其本末,察其寒热,以验其脏腑之病。”......
释义拼音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