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释义 第16页

释义

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中医世家、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本站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TA的作品

  • 增水行舟

    治疗学术语。属润下法。用于温病热结液枯的便秘症,尤以偏于阴亏液涸之半虚半实证为宜。代表方为增液汤。方中以大剂量的玄参、生地、麦冬增益津液,使热结液枯的粪便得以自下,犹如水涨则船行通畅,故名。......

    释义拼音Z
  • ①怕,畏恶。《素问·脏气法时论》:“喘咳身重,寝汗出憎风。”②嫌,厌恶。《素问·风论》:“嗌干善怒,时憎女子。”...

    释义拼音Z
  • 渣瘤

    病名。以粉渣物为内容之肌肤瘤肿。见《外科问答》。多因饮食生冷,痰凝气阻而致。证见背、脊、手臂等处生瘤如豆,渐大如桃,病程中多无痛痒,并发感染则见局部红肿热痛。内有腐渣样物。即粉瘤。宜手术摘除治疗。......

    释义拼音Z
  • 皶瘤

    病名。系指严重的酒皶鼻已进入鼻赘阶段的病证。见《本草纲目》卷三九露蜂房。详见该条。...

    释义拼音Z
  • 扎西达杰

    清代藏医学家。为早清时期藏医北方学派中之名医。着有《论说医典释难及本草》一书。...

    释义拼音Z
  • 乍热

    病证名。《麻症全书》。“乍热有二,一则热数日热止,过数日又作者;一则一日之间,有早发热而午凉,午发热而夜止者。此二者,皆谓之乍热也。”......

    释义拼音Z
  • 炸腮

    出《普济方》。即痄腮。详该条。...

    释义拼音Z
  • 痄腮

    病证名。见《幼科金针》。又名炸腮、腮肿、含腮疮、蛤蟆瘟。即流行性腮腺炎。冬、春季两季常见流行,以学龄儿童发病较多。临床表现为一侧或先后在两侧腮腺部位肿胀,边缘不清,按之有柔韧感,并且疼痛和压痛,或伴恶寒发热,轻度全身不适及咀嚼不便等症。因感受温毒病邪后,...

    释义拼音Z
  • 摘星换斗

    导引功法名。出《易筋经》。方法为:一手握空拳置于腰后;另一手高举过顶,掌面下覆,曲肘钩掌,目注掌心,舌舐上腭,鼻息调匀,用力收回上手。左右换做。......

    释义拼音Z
  • 《摘星楼治痘全书》

    痘疹专着。又名《治痘大成》、《痘科大成》。十八卷。明·朱一麟撰。刊于1619年。本书采集古今痘疹著作。加以综合归纳。首列痘症总论,然后对痘疹各阶段及其症状、治疗等作了详尽的论述。并收载了作者治痘验案、古方、药性释义以及痘症杂论、种人痘法等。书中并附“灯火...

    释义拼音Z
<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